查看更多
据报道,中国芯片产业在2024年第一季度取得了显著进展,总产量年增长率40%,达到了981亿颗。
根据南华早报18日的报道,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仅今年3月,芯片产量就实现了28.4%的增长,产量达到了362亿颗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
这一增长势头部分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等下游行业的强劲需求。数据显示,2023年全年,大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958.7万辆,同比增长35.8%;而在今年的第一季度,新能源汽车产量也实现了29.2%的年增长,达到了208万辆。
此外,今年第一季度,智能手机产量也增长了16.7%.
近年来,随着各地半导体工厂的纷纷涌现,中国芯片产能持续扩大。今年前三个月的产量几乎达到了2019年同期的两倍。
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(SEMI)去年底的报告指出,受益于政府资金支持和其他激励措施,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能中的占比将持续增加。预计中国芯片制造商在2024年可能新增18座晶圆厂,晶圆年产能将从2023年的760万片增加至今年的860万片。
在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发展中,我国正逐渐崛起。对于国内芯片产业而言,突破品质与成本边界是实现发展的关键所在。在这一过程中,超纯水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。超纯水的高纯度特性对于保障芯片良率和高效生产至关重要。
半导体芯片生产过程中,超纯水品质直接关乎产品良品率。若水质纯度稍有欠缺,可能导致半导体元件生产合格率大幅下降,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。随着电路数量增加和线路宽度减小,对超纯水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。超纯水不仅需要极高纯度,还需满足微粒子、电阻率、总有机碳(TOC)和气泡等严格指标。从而大幅提升了对所用超纯水品质的要求,对超纯水企业的工艺技术能力也不断带来新考验。
比如在半导体芯片生产过程中,硼是一种p型杂质。过量会使n型硅反转,从而影响电子和空穴的浓度。因此近年来,前沿的电子产业领域中已开始要求硼浓度不高于1ng/l(ASTM超纯水标准)的超纯水,通过降低硼离子含量来提高半导体的性能。不过硼属于弱电粒子,在水中不易电离,不能通过水纯化技术有效地除去,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进行深度去除。再拿TOC(总有机碳)来说,TOC可污染芯片,对氧化膜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。因此一些半导体企业要求超纯水服务商对标ASTM超纯水标准,将总有机碳(ug/L)控制在不高于 5ug/L的严格标准。可见,伴随半导体制程微细化演进趋势,对超纯水纯度要求越来越高。半导体高端市场的竞争离不开超纯水工艺技术进步的加持。
随着全球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,对高纯度水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,这使得超纯水系统的市场前景变得非常广阔。本土超纯水企业,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,积极聚焦创新力量,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。
在工艺和技术方面,唐古科技专注于芯片、显示等半导体高端制造业领域。经过持续的创新和突破,已经掌握了先进半导体制程所需的超纯水全部核心工艺。特别是在去除PPB级别的TOC、溶解氧以及PPT级别的硼等特殊物质方面,唐古科技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。其产出的水质量接近绝对纯度,电导率接近18.2MΩ•厘米的理论极限值,纯度高达99.9999999999%,满足了半导体行业日益严格的用水需求,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平台信息提交-隐私协议
· 隐私政策
暂无内容